兰州红古—海东民和携手开启创新发展先行区建设新模式,大力实施“通道+物流+枢纽经济”战略

    来源:发布日期:2023-10-27浏览次数:

    近年来,兰州市红古区认真贯彻国务院《兰州-西宁城市群发展规划》,落实兰西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山水相依、血脉相亲、文脉相连、经济相融的优势,协调联动、先行先试,聚焦聚力打造创新发展先行区,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生态环境共建共治、产业发展协同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和可喜成就,两地协作交流呈现步步深入、层层递进态势。

    注重高位推动、协同发展。两地党委政府定期交流、精准对接,共同编制完成了《甘青区域合作(红古-民和)先行区发展规划》,签订了《红古-民和民族团结进步跨省区联创共建协议》《川海同城化文体旅游融合发展框架协议》等多项协议机制,明确了交通互联、生态共治、民生共享等领域合作事项。两县区跨省级先后组织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川海大讲堂等集体学习7次,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共识。10月13日,两地党委政府举行深化合作座谈会,签署《兰州市红古区人民政府、海东市民和县人民政府共建区域发展合作框架协议》,还签署了生态环境联防联控、教育互融发展合作、市场监管一体化、湟水流域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医疗卫生健康事业融合发展、区域文旅融合发展、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等15个合作协议,红古—民和创新发展先行区建设开启了新模式。

    注重生态共治、屏障更绿。高度重视湟水河、大通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协作推进两岸一体治理,率先签订环境污染联防联治、湟水河水质监测协作等合作协议,联合开展水电站检查和水源地水质监测,深化河湖长专项合作,共同守护了湟水河、大通河水晏河清、长久安澜。依法取缔享堂及周边飞地零散储售煤场,着力实施湟水河流域河滨缓冲带生态修复和综合治理,推进川海大桥、团结大桥两端以及享堂飞地片区绿化美化,共同塑造了“一河两岸”滨水景观带。

    注重破题发力、交通互联。大力实施“通道+物流+枢纽经济”战略,享堂大桥、民小公路下川口特大桥、川垣北路至109国道连接线相继建成通车,尤其是川海大桥、团结大桥的建成,形成了川海道路互通闭环,川海大桥、团结大桥“联心桥”作用充分发挥。同时,开通跨省公交线路2条,投入新能源公交车35辆,规范出租车运营,两地融合发展的距离不断拉近,川海同城便民生活圈更加紧密、更趋活跃。

    注重两地联谊、民生共享。协同举办欢庆新春、青年联谊、职工徒步、书画绘展、篮球比赛等系列活动,多频次开展维护稳定、打击犯罪、法治宣传、消费维权、观摩学习等工作,跨区消费、居住、就业、教育、医疗等日益频繁。尤其是在三年的疫情防控工作中,两地联防联控、守望相助,共同守护了群众生命健康。

    下一步,红古区将以“1+15”合作协议为目标,牢固树立“兰西一盘棋”和“川海一家亲”意识,共同推动重点产业对接协作、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生态治理联防联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兰西“双城”经济圈特色产业基地,打造河湟旅游带、绿色生态走廊,合力打造甘青地区优势互补、共建共享、互利共赢、协调发展的示范样板,书写红古—民和创新发展先行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