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古区人民政府

www.honggu.gov.cn

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4月27日在兰州市红古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发布日期:2021-05-07浏览次数: 字号:[ ]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1427日在兰州市红古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次会议上

兰州市红古区人民政府区长   肖正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和“十三五”主要工作回顾

2020年,是红古经济社会发展历史上极为艰难、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持续下行的经济形势等重大考验和严峻挑战,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科学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大力实施“一城五支撑”发展战略,兰西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上下同心取得抗击疫情重大成果。面对疫情,我们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迅速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紧急叫停各类聚集性活动,严格落实重点部位检测、小区封闭管理等防控措施,8名医护人员逆行援鄂、3200多名干部下沉一线,第一时间遏制住了疫情蔓延态势,1个月内完成确诊病例清零。尤其是坚持不懈打好疫情防控持久战,投资1410万元,建成口罩防护服生产线2条、PCR核酸检测实验室2个、方舱实验室1个,核酸筛查日检测能力达7000人份,保持了输入性病例零发生、确诊病例零新增;与此同时,竭尽全力降低疫情对经济带来的冲击,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市一系列纾困惠企政策,全年减免税费4.23亿元,协调落实信贷资金13亿元,争取中央直达资金2.8亿元,分区分级精准推进复产复工、复市复学,稳住经济增长基本盘。疫情防控取得的重大成果,彰显了红古人民顽强不屈、百折不挠的坚韧品格,凝聚了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

——久久为功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依托园区做强工业。经济区红古园区投资1亿元,基本建成平安镇自来水厂扩建二期、企业职工公寓二期。特别是依托甘肃工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无害化处置项目落地,启动了经济区红古园区扩区增容,园区面积扩增了10平方公里,为工业长远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实施总投资136.4亿元的工业项目21个,窑煤三矿120万吨洗煤厂、宝方10万吨超高功率石墨电极国产线等7个项目基本建成或投产,新蓝天节能新材料二期等14个项目加快建设,“城市矿产”示范基地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坚持围绕基地做优农业。省级农业科技园区批准建设,总投资8.8亿元的鑫源第六产业园、国农现代科技农业示范园等农业园区加快建设,新改扩建千亩樱桃、中植10万头生猪等种养殖基地7个,推广寿光模式设施农业500亩,山台地形成各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基地,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5000亩,完成谷丰渠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计量计控建设工程,改造干渠7.9公里,认证“三品一标”企业7家、农产品19个。坚持开辟空间做活三产。大力发展商贸物流经济,总投资14.7亿元的方大上上城、海城丽景湾等5个商贸综合体基本建成,兰西客货运综合枢纽中心、花庄粮库三期仓房扩建等物流项目开工建设,建成农产品冷链、批发、农贸市场6个,新增纳限入库企业7家。尤其是采取放开地摊、兴办夜市、直播带货、发展乡村旅游等措施,有效推动了消费稳步复苏。

——精建细管力促精品红古提升颜值。精品小城加快建设。投资4.2亿元,完成了川海大桥与滨河中路连接线、凤凰城西侧小区路等一批城市道路新建和改造工程,开展了市容整治、线缆入地等专项行动,实施了城市管网改造、交通十字优化以及游园广场、城市绿地、健身步道等一批基础建设和功能配套项目。尤其是想方设法集中财力,对窑街煤电一小区、区机关第一家属院等17个设施老化、面貌陈旧、管理滞后的老旧小区进行了全面改造,小区面貌焕然一新;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引入城关物业推行智慧停车模式,规范设置停车泊位2100多个,有效解决了多年来困扰城市管理的车辆乱停乱放现象,海石湾中心城品质和颜值显著提升。农村面貌大幅改观。投资3.2亿元,实施农村人居环境、厕所革命、拆违治乱、基础提升“四大”整治行动,平安镇滨河中路、夹滩一路等4条道路加快建设,完成农村“三改”1793户,拆除危旧房屋71户,新建改造提升农村公路60公里,建成美丽乡村示范村2个。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建立“河长+检察长+警长”治河联动机制,建成青土坡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湟水河水质自动监测站和采煤沉陷区生态治理三期、四期工程,完成61条洪道划界、工业排污口排查和“三线一单”编制工作,新增国土绿化3800亩,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46天。

——倾心为民实现普惠民生保障有力。提高脱贫成色。聚力“3+1”冲刺清零、“5+1”专项提升行动,整合资金900余万元,实施设施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特色种养殖等扶贫产业,辐射带动农户1.3万余人,顺利通过脱贫攻坚考核终期验收。推动创业就业。发放创业担保、特色产业贷款等扶持资金2.7亿元,完成职业技能培训5100人、劳务输转10087人,新增城镇就业3332人,创建省、市级创业示范基地3家,城镇登记失业率3.86%。回应群众关切。紧盯群众关注的教育、医疗、文体等热点问题,投资5.6亿元,建成了龙源路小学,北区幼儿园、平安中心幼儿园主体完工,独立高中破土动工,县域医学和危重病症救治“十个”中心加快建设,完成38家14879名国企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推行“救助+服务”模式,发放各类救助资金8000余万元。加强社会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扎实开展“云剑”“净边”、电信网络诈骗攻坚行动,打掉恶势力团伙6个,区反恐特警大队基地正式启用,“七五”普法顺利通过终期验收。启动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配备高层建筑消防器材2100余套,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主动融入全市文明城市创建格局,新创建全国文明村镇、单位2个。

——刀刃向内做到政府工作廉洁高效。坚持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从严落实“一岗双责”,持续强化意识形态工作,加强党内法规制度执行,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回头看”,政府系统党员干部“四个意识”明显增强。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纪委监委专责监督,在八县区率先建立政府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情况制度,办结人大代表建议246件、政协提案428件。加强审计监督,依法完成区级预算执行、稳就业、疫情防控捐赠款物等领域审计事项33项,审计收回财政资金616万元。深化简政放权,完成乡镇街道机构改革、窑街地区行政区划调整和华龙街道社区优化调整,梳理村(社)“小微权力”119项、政务公开事项标准目录26类,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93%,推行“双清零”管理制度,政府效能、治理能力持续提升。同时,国防动员、双拥共建、统计供销、民族宗教、区志外事、工青妇幼、老龄关爱、残疾慈善、粮食物价、信用体系建设等工作也都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回望过去五年,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兰西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建设引领红古改革发展实践,基本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各领域都发生了全方位、深层次、根本性的变化。

五年来,我们聚焦第一要务,稳增长与增效益并重,经济运行保持总体平稳。科学应对经济下行、市场低迷、驻区企业效益波动等内外挑战,毫不动摇坚持高质量发展,“十三五”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01亿元,年均增长1.6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6.72亿元,年均增长3.28%;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19.5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顺利突破并稳定在5亿元以上,达到5.46亿元,在“十二五”末的基础上实现了翻一番的目标;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4611元、22689元,均是“十二五”末的1.5倍,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连续多年跑赢经济增速。

五年来,我们抓实项目建设,谋当下与利长远兼顾,发展动能加速换挡升级坚定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政府的一切工作向重大项目聚焦,一切资源向重大项目倾斜。“十三五”期间,全区累计实施总投资452.7亿元的重大项目400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4.35亿元;新招商引进总投资393.85亿元的项目180个,落实到位资金346.31亿元,是“十二五”期间的1.41倍。尤其是,我们既立足当下,建成了窑街南出口改造、海石湾实验幼儿园等一批短平快的项目,有力弥补了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等领域的短板弱项;又着眼长远,建成或实施了宝方10万吨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独立高中等一批重大基础性、突破性、带动性项目,为红古长远发展积蓄了强大动能。

五年来,我们突出产业转型,建园区与延链条齐抓,经济结构实现重大调整。牢牢抓住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等重大政策机遇,大力培育园区经济、产业基地、新型业态。围绕经济区红古园区和连海开发区红古园区建设,着力延伸煤、铝、炭素、城市矿产、有机农业等“七大”产业链条,实施了总投资106亿元的兰亚二期、40万吨洁净钢等38个延链项目,经济区红古园区综合开发率达到70%,经济贡献率提高到20%,全区园区工业总产值突破150亿元大关。围绕拓展农业发展空间,以培育特色养殖、精品种植以及休闲观光基地为重点,推进了金砂台、罗金台、薛家台等29个山台地综合开发,打造了8个特色鲜明、带动力强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围绕壮大三产规模,在做强传统商贸产业的基础上,积极培育发展电子商务,实施河湟越野自驾游营地等文旅融合项目,举办山地马拉松、登高采菊庆丰收等品牌旅游赛事,第三产业占比首次突破40%,比“十二五”末提高10.94个百分点。全区形成了园区工业经济强势崛起、台地产业基地培育壮大、文旅新型业态蓬勃兴起的经济发展新格局。

五年来,我们坚持全域统筹,夯基础与强功能同步,城乡面貌发生巨大改观。坚持中心城、小城镇和美丽乡村统筹推进。累计投资6.8亿元,实施了城市道路拓建、棚户区和老旧楼院改造、公园广场兴建、城市管网敷设等一大批基础建设和设施配套工程,新建市政道路24条30公里,新增住房面积127.5万平方米,建成区面积达到7.08平方公里。尤其是连续多年的棚户区和老旧楼院改造以及“三不管”楼院整治工程,使城区2万余户居民的居住环境大幅改善;持续推进的采煤沉陷区生态治理工程,使窑街地区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观。深入开展全域无垃圾治理,在全省率先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打响了陈年垃圾清理、荒滩裸地硬化、全域美化绿化和违法建设拆除攻坚战、持久战,建成了24个美丽乡村和生态村,治理矿山地质环境550亩,新增面山绿化4500亩,一些多年来影响环境的“脏乱差”问题得到有效整治和解决,美丽红古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五年来,我们致力全面小康,攻脱贫与保民生互促,人民生活有了大幅改善。坚持以小康建设统揽全局,把脱贫攻坚与改善民生有机结合起来,累计支出民生资金60.18亿元,集中实施了教育医疗、住房饮水、道路交通、农田水利、生态环境等领域的一大批民生实事,连续五年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供养、残疾人补贴、孤儿基本生活等方面的补助标准,实现了农村安全稳定饮水、城乡公交村村通、农村危房改造全覆盖,小康指数达到90.6%。尤其是想方设法,集中力量解决了失地农民养老保险、退役士兵社保断缴、住户房屋产权登记发证等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历史遗留问题,打掉了一批危害群众生产生活的村霸和恶势力团伙,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

五年来,我们深化改革开放,破瓶颈与解难题共治,发展活力得到充分释放。始终秉承开放合作、创新求变的发展理念,不断破解发展瓶颈,开辟发展空间。针对兰州市区对远郊红古辐射带动作用不强的实际,抢抓国家推进兰西城市群建设的重大机遇,发挥红古与民和地缘相连,并处于兰西省会城市中心的优势,积极争取省市支持,全力推进兰西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和甘青区域合作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与民和县建立了民族团结、文旅融合、社会共治等15个方面的协调联动机制,开展了生态环境联治、区域交通互联、党建基地共享等多层次的交流合作。尤其是多方筹资15亿元,实施了川海大桥、团结大桥、兰西客货运综合枢纽中心等一批交通互联互通工程,为红古加快发展开辟了新空间、积蓄了新优势。针对财政资金不足、发展资金短缺的实际,在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政策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区情实际和大政方针的结合点,落实了独立工矿区搬迁改造、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基地以及国开行政策性贷款、政府债券等一批重大利好政策,累计增加可用财力达58亿元。在此基础上,集中推进了企业办社会职能移交、公交班线“两权归企”、行政审批、“放管服”等一批重大改革,全区发展的动能和活力不断增强。

各位代表,“十三五”期间的五年,面对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复杂多变的内外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强烈冲击下,我们稳住阵脚、苦干实干,在识变应变中化危为机,在攻坚克难中笃定前行,谱写了红古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尤为难得的是,我区先后获得国家级园林城市,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区等荣誉,涌现出了“全国劳动模范”张平香、尹建敏,“全国优秀教师”张忠前,“全国优秀人民调解员”郭德唐等一批先进典型。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区15万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区企事业单位、武警官兵、公安民警,以及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红古建设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回顾五年来的奋斗历程,我们更加深切感受到:必须把党的领导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委做决策、政府抓落实”的政治要求,把一切工作置于党委的领导下,在疫情防控、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等各个领域,坚定不移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市区委的决策部署,使政府工作始终保持了正确的方向。必须把改革创新作为加快发展的根本动力。坚持以改革破瓶颈、以创新增动力,跳出红古谋发展,主动与发达地区及周边县区开展全方位、多层面交流合作,创造性实施兰西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和甘青区域合作创新发展示范区等重大发展战略,为红古长远发展搭建了广阔平台,提供了强劲动能。必须把项目建设作为转型升级的根本支撑。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以项目建设培育“七大”产业集群,壮大了园区经济;以项目建设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了综合实力;以项目建设完善基础配套功能,优化了城乡环境,项目建设成为红古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有力抓手。必须把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根本宗旨。高度关注群众“急、难、愁、盼”的突出问题,把有限的财力向民生领域倾斜,每年坚持为民兴办涉及教育、医疗、住房、行路等方面一批实事,让发展成果最大限度惠及于民,广大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得到明显改善,从而使政府工作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必须把狠抓落实作为干事成事的根本路径。围绕区委决策、重点工作、重大项目等重要事项,建立跟踪督查落实机制,政府领导亲自牵头,工作部门具体主抓,难事难题集中会诊,关键环节紧盯不放,使宝方炭材、工企危服等重点企业落户红古,全域无垃圾治理、河湖长制等重点工作处于省市前列,全区形成了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生动局面。

各位代表,居安思危方能行稳致远。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看到当前红古发展还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主要有:一是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性明显增加,生态产业占比相对较低,民营企业整体偏弱,推进高质量发展仍然任重道远。二是煤、铝、炭素三大传统产业优势逐步消退,农业、服务业现代化程度不高,财政增收压力加大,经济转型升级的任务依然艰巨。三是城市现有发展空间几近饱和,小城镇建设空间肌理日趋同化,环境保护压力与日俱增,推动城乡协调发展还需长期努力。四是教育卫生、食品安全以及城乡基层治理、社会治安防控等领域新老问题交织,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还有更高的期待。五是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够到位,极少数干部思想僵化,服务意识不够,担当作为不足,政府自身建设仍需加强。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不避不拖,认真研究解决,努力让政府工作更加符合人民意愿。

二、“十四五”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红古推动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的五年。综合分析红古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所处的历史方位,我们要看到:发展空间之广前所未有,我国正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制度优势显著,经济长期向好,发展韧性强劲,为我们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宽松的外部环境;政策机遇之多前所未有,兰西城市群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深入实施,既为红古抢先进位带来了先天优势,又与“四大”国家级政策平台叠加放大,形成了千载难逢的政策窗口期;自身底蕴之深前所未有,十年转型,我们大力夯基础、建园区、推改革,实施了一批重大项目,培育了一批接续替代产业,突破了一批发展瓶颈,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动能更加强劲。只要我们遵循发展规律,相机而动、顺势而为,加速跑、加油干,就一定能够在“十四五”迎来红古后发赶超、跨越崛起的新一轮发展黄金期。

根据区委十一届十次全体会议精神,“十四五”时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围绕建设兰西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目标,夯实湟水河流域生态秀美品质之城、兰州新材料产业基地、甘青大通道重要交通支点和物流基地、国家甘青藏旅游带兰西黄金驿站、兰西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五大支撑,实施开放兴区、工业强区、旅游旺区、生态立区四大战略,推动工业型县区转向现代化综合型城市、区域性交通通道转向区域性战略节点两大转变,努力实现活力、生态、幸福、美丽红古建设的全新跨越。

奋斗目标是:“实现一个提升,争取五个突破,构建五新格局”。“十四五”期间,我们将主动担负起兰西城市群国家战略实施赋予红古的特殊使命,大力推进发展质量变革、更高水平开放,努力实现兰西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和甘青区域合作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水平的显著提升。在此基础上,全力以赴稳增长、提质效、促发展,力争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37亿元大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45亿元大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35亿元大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7亿元,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突破48000元、30000元,综合实力迈入兰西城市群和全省县域前列。

着力构建结构优化、接续有力的产业振兴新格局。加快新型工业化,推进煤、铝等传统产业“三化”改造,壮大城市矿产、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规模,基本完成经济区红古园区扩区增容,实现工业增加值71.43亿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协调推动川地提质、台地开发,建强基地园区、做优现代农业,推进再造一个红古川,实现农业增加值6.89亿元。培育现代服务业,顺应消费升级新趋势,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信息、文化等产业渗透融合,打造兰西城市群物流枢纽、商贸节点、旅游驿站,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57.27亿元。

着力构建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的城乡建设新格局。围绕打造现代化秀美品质之城,统筹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加强规划硬约束,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到2025年,中心城区功能品质明显提升,南北区发展差距大幅缩小,城区东扩渐次拉开;窑街地区基础风貌、环境质量大幅改观,初步形成工矿转型发展的样板;红古、花庄、平安特色小城镇建设框架基本成形,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全面完成2000年以前建成的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全区城镇化率达到80%以上。

着力构建覆盖全民、多元互补的民生保障新格局。健全民生投入稳步增长机制,促进更加充分就业,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实施教育优先、健康红古、文化强区战略,不断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有效防范和化解生产、金融等领域的安全隐患,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红古。到2025年,城镇登记失业率在3.5%以内,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100%,保持居民收入增长高于经济增长。

着力构建全域管控、系统治理的生态保护新格局。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水资源管理、环境保护制度,加强大通河-湟水河下游地区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统筹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农村污水治理和大规模国土绿化,积极开展节能机关、绿色生活创建活动,生态环境质量、生态空间规模和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到2025年,单位GDP能耗下降0.5%,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在9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20%以上。

着力构建区域一体、开放合作的融合发展新格局。深入落实甘青两省“1+3+10”行动计划,全面推进红古、民和两区县在交通互联、生态联治、民生共享、经济一体等领域深层次合作,兰西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和甘青区域合作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港区联动、区区融合战略实现新的突破。蹄疾步稳深化经济、文化、社会各领域改革,大胆吸引人才、资本、技术等一切有利于发展的要素聚集,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打造西北地区改革创新、开放合作新高地。

三、2021年主要工作安排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政府工作将全面贯彻区委十一届十次全体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实施“一城五支撑”发展战略,全力加快产业转型、结构调整,协调推进城乡融合、民生改善,突出抓好项目建设、改革创新,推动兰西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和甘青区域合作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跃上新台阶,实现“十四五”稳健起步、精彩开局。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和7.5%,节能减排完成市上下达的目标任务。

围绕上述总体要求和目标,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聚力转型、做强实体,构建更具实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推动园区扩区增容。实施经济区红古园区扩区增容战略,完善水、电、路、气、通信“五网”建设,投资2.33亿元,开工建设园区扩区保畅道路、110千伏变电站,改造提升东一路、南三路等4条道路,运营园区污水处理厂。持续推动园区管理模式创新,加大土地、财税支持力度,争取启动经济区红古园区物流园、孵化大楼、京藏高速公路张家寺出入口等项目。加快破解连海园区区划分割、体制障碍问题,整体提升园区孵化产业、服务企业功能。

推动工业强基延链。坚持转型主线、工业主导,下大力气推动产业链现代化、产业基础高级化,投资71亿元的宝方10万吨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甘肃工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一期、红安纸业二期等7个项目达产达效,加快实施总投资37.3亿元的方大高压浸渍及二级焙烧隧道窑、海矿煤层气抽采利用、窑煤三矿环保膏体充填开采等14个项目,争取落地总投资45亿元的30万吨铝灰渣资源综合利用、涉重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等13个项目,不断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年内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3家,规模以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以上。

推动服务业提质增效。加快实施总投资39.8亿元的星河湾、惠民瀚锦苑等10个商贸项目,新运营商业面积5万平方米,完成纳限入库企业7家。推动海石湾东口建材、西口工贸、中心商贸等成熟商圈提档升级,加快镇(村)供销服务社(中心)建设,完善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形成供给多元、辐射周边的商贸布局;引导康养幼托、体育健身等新型消费健康发展,继续支持夜经济、假日经济,活跃重点商圈10个;推动“互联网+消费”,电商交易额达到6000万元。

推动生态产业多点突破。大力培育生态产业,实施高温气冷堆核石墨等29个项目,壮大清洁生产、节能环保等优势产业,推动通道物流、文化旅游、数据信息产业取得突破性成果,生态产业增加值达到31.5亿元。通道物流产业,重点建成北环路公交枢纽站、兰西客货运综合枢纽中心,加快实施伊利乳业西北仓项目,力争启动红古区综合物流园、西北废钢加工配送中心建设,全力打造兰西物流集散基地。文旅产业,重点实施文旅创意街、“福”字灯会文化创意园等项目,申报红古国家地质公园,深化文旅产业区域合作,提升旅游品牌影响力。数据信息产业,重点依托“新基建”,推动教育、医疗、政务服务等领域的技术集成和创新应用,实现5G网络城区全覆盖、重点镇区优质连片覆盖。

(二)强农惠农、振兴乡村,打造更富活力的美丽宜居乡村

发展特色农业。重点实施“446”特色产业提升行动,壮大鑫源第六产业、青土坡-北山寿光模式蔬菜种植、新庄台休闲观光示范和河湾台循环农业4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规模,打造龙祥百头肉驴、巨源达百头肉牛、河川万头生猪和海康10万只肉鸡二期4个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新改扩建兰州农发百亩设施农业和5个六代标准化日光温室种植基地,新增设施农业500亩,积极创建省级蔬菜产业园区。

建设美丽乡村。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实施国道109河口至红古王家口村段升级改造工程,新建川区新鲜尾菜填埋场3个,完成改厕改炕1700户,建成美丽乡村示范村2个,打造湟水河美丽乡村示范片带。加快新型城镇化,建成平安镇滨河中路、夹滩二路等4条道路、花庄镇加油加气综合服务站和红古镇旋子、王家口棚改拆迁安置基础配套工程,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深入推进房屋安全隐患和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排查整治,坚决防止耕地“非农化”。培育文明乡风,推进移风易俗,打造基层服务能力建设示范镇村4个。

促进富农增收。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机制,确保已脱贫人口不返贫、边缘人口不致贫。持续放大“三变”改革效应,加快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权登记颁证,引导农户通过入股分红、土地流转、两权抵押等方式,多渠道增加收入,村均集体经济收入达11万元以上。发展适度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培育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和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企业各2家,实施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2个。

(三)抓实项目、扩大投资,培育更可持续的转型增长动能

扩大有效投资。全年实施总投资166亿元的重点支撑项目84个,力争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亿元。精准对接国家产业政策、投资导向,继续在基础设施、产业振兴、“两新一重”等领域,谋划储备一批财源型、基地型项目,形成近远结合、滚动实施的良性循环。加大向中央部委、省市部门汇报衔接,谋划实施好G6京藏高速忠和至海石湾段扩容改造、国道341线胶南至海晏公路中川至河桥段升级改造(海窑隧道复线)等一批重大项目,并争取纳入国家和省市规划大盘子,全年争取资金10亿元以上。

抓实招商引资。开展招商引资突破年活动,力践“两真四有”招商理念,主动对接中东部地区产业重新布局重大机遇,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上下游配套企业和新技术、新业态,着力提升项目包装深度、对接精度、服务力度,开展以商招商、园区招商和产业链招商,积极吸引红古本土企业家回乡投资,新引进一批有投资体量、科技含量、税收贡献量和就业量的重大项目。全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5个,10亿元以上项目1-2个,落实到位资金44亿元,新签约项目开工率达70%以上。

强化项目保障。落实项目团队、“四级包抓”责任,巩固深化项目“五比五拼”活动成果,建立“要素跟着项目走”服务保障机制。编制完成红古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加大“五未土地”清理和用地储备力度,开展异地占补平衡指标交易,多方争取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推动项目“拿地即开工”。高效使用财政预算内资金,探索通过国有资源资产出让和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多渠道补充项目建设资本金。统筹安排能耗、用水、污染物排放指标,重点支持生态产业、循环经济、制造业等战略性产业发展。

(四)着眼精致、精建细管,建设更高品质的生态秀美城市

完善城区基础功能。稳步推进城区东扩,持续拉开城市发展框架。大力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投资7.9亿元,实施“两路三改两开发”工程,建成大通路、滨河中路,改造惠民巷和龙源路人行道,实施金海湾商厦至碧桂园玖珑湾供热管网改造工程,加快推进供销联社和虎头崖两大片区综合开发,补上基础配套设施短板,提升城市持续发展能力。加快改造旧城形象,实施炭洞沟泥石流治理工程,新增采煤沉陷区生态绿化300亩,努力让旧城区不断焕发新活力。

推进城市管理升级。深化“精品红古”建设,持续开展市容环境、美化绿化、文明畅通等“六大”专项行动,打造城市严管街5条、精品街4条,规范智慧停车管理运营,新开通海窑公交线。落实网格化管理、“门前三包”制度,常态化开展全域无垃圾治理,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减量,争取实施厨余垃圾末端处置项目。加快“智慧城管”建设,实施民海地区“智慧城市”项目,打造集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综合治理为一体的信息管理平台。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打赢蓝天保卫战,强化重点涉气企业、非道路移动机械、秸秆焚烧、道路施工扬尘等重点污染源管控,实施金海废气发电公司脱硫脱硝扩容改造、方大环保技术改造等节能减排项目,年内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5%以上。打胜碧水保卫战,落实河长巡河管河责任制,实施小流域治理项目6个,完成大通河、湟水河排污口整治,治理水土流失2平方公里。打好净土保卫战,全面推行林长制,实施大规模国土绿化、城市增绿行动,新增国土绿化2000亩、城市绿地2公顷。深入推进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完成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

(五)深化改革、推动开放,厚植更为坚实的高质量发展优势

加快节点城市建设。紧扣市委市政府《关于支持红古区打造兰西城市群重要节点的意见》6个方面25项具体措施,大胆谋划、全力争取,最大限度地释放政策红利。加快建设京藏高速海石湾收费站连接道路改扩建和山台地道路一期工程,畅通区域交通大通道,助推川海发展一体化。与民和县共同推进湟水河流域治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公共服务共享等领域交流合作,争取启动万头规模化奶牛养殖项目,加快两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甘青区域合作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发力见效。

提升创新驱动能力。推动省级创新型县区建设,鼓励企业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革新生产方式,实施方大数字车间、兰铝阳极导杆钢爪组自动焊接装备项目,推动产业链智能化升级。引导驻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深化产学研合作,重点围绕石墨烯、新型煤化工、生物医药等产业链延伸领域开展创新技术应用,提升产品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力争申报技术先进型和高新企业2家。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坚持招才、引才、育才、留才相结合,打造一支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人才梯队。

深化“放管服”改革。拓展区镇村三级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推行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探索开展政务服务延时弹性工作模式,持续推进“好差评”运行机制,加强电子证照库建设和运用,推动高频政务服务事项省内通办、跨省通办。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年内实现“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强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大力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健全完善红黑名单制度,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扶持民营经济发展。全面落实全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49条措施,全力推动减税降费、非禁即入等各项惠企政策落地,有效降低企业成本、提振民营经济信心,全年为企业减税降费2亿元以上。强化政银企对接,通过转型资金贴息、推行税银互动等方式,努力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全年存贷款余额增长6%。弘扬企业家精神,落实县科级领导联系民营企业制度,大力营造尊商重商亲商的浓厚氛围。

(六)共建共享、创新治理,办好更有温度的民生社会事业

发展普惠性社会事业。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建成北区幼儿园、平安中心幼儿园,加快独立高中建设,撤并15人以下乡村小学,稳步推进新高考改革。推进健康红古建设,改造提升120急救中心。抓好疫情常态化防控,推进疫苗全民接种。繁荣文化体育事业,加强文物和“非遗”保护,改造提升区博物馆,举办首届跨省中田协A类赛事河湟之旅·红古民和马拉松赛,组织开展建党10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

健全多层次社保体系。推动更加充分就业,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复转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工作,新增城镇就业400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在4.5%以内。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继续推进工伤保险扩面、失业保险援企稳岗行动,不断强化社会保障兜底功能。加强军人军属、退役军人优抚优待,大力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提升改造区社会福利中心,建设区殡仪馆、骨灰堂和海石湾公墓。

加强现代化社会治理。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启动“八五”普法工作,建成区级公共法律服务智慧平台,扎实推动《民法典》全面有效实施。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始终保持对黑恶势力和电信网络诈骗、吸贩毒等违法犯罪行为严打高压态势,启用红古公安分局业务技术用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加大基层武装部正规化建设,深化双拥共建,争创双拥模范城。纵深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推进区级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提升应急综合防范处置能力。完成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

办好十件民生实事。一是实施5所农村学校营养早餐温暖工程和6所农村学校卫生厕所改造工程;二是新建红古区社会福利院;三是完成滩子村棚户区改造生态治理工程;四是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6000亩;五是实施独立工矿区红古区人民医院迁建和红古区中医医院项目;六是完成海石湾、窑街两个污水处理厂一级A提标改造工程;七是改造海石湾2000年前建成的老旧小区7个3632户;八是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九是建成方大上上城东侧小区路,敷设平安路排水管网;十是新建改造提升农村公路30公里。

(七)奋发作为、实干争先,锤炼更加高效的政府治理能力

坚持党的领导,打造忠诚政府。坚持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责作为最根本的政治品格,深入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让政府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自觉接受党委领导,重大事项请示报告,确保政令畅通、执行有力。切实履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坚持依法行政,打造法治政府。深入贯彻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动依法治区、依法行政、依法执政互融共促,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推行轻微违法经营行为不处罚制度。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充分发挥政府法律顾问的作用,加强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深化政务公开,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

坚持正风肃纪,打造廉洁政府。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纠“四风”、树新风,坚决防止不良风气反弹回潮。强化招标投标、政府采购、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的风险防控,加大涉农资金、民生保障等领域政策跟踪问效,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严控“三公”经费,集中力量办大事、保民生、促发展,用政府过“紧日子”换群众过“好日子”。

坚持务实勤政,打造实干政府。弘扬“抗疫”精神,引导政府系统广大干部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勇挑重担子,敢啃硬骨头,形成善谋事、敢干事、能成事的工作氛围。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落实基层减负各项要求,让干部从文山会海、材料报表中解脱出来,把精力和时间更多聚焦在干事创业上。落实正向激励、容错纠错机制,用心用力,主动作为,以担当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推动红古大建设、大发展。

各位代表!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让我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大力实施“一城五支撑”发展战略,勇担使命、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为打造兰西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而努力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