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2014年12月29日在兰州市红古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日期:2014-12-29    来源:

字号:[][][]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4年12月29日在兰州市红古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

 

兰州市红古区人民政府区长  武和谦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4年工作回顾

    2014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有力监督和支持下,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动力,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圆满完成了区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开创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5.28亿元,增长15.5%;第一产业增加值8.3亿元,增长6.1%;第二产业增加值68.63亿元,增长17.8%;第三产业增加值28.35亿元,增长1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63.13亿元,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亿元,增长1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52亿元,增长19.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700元,增长12.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208元,增长15%;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3.56%,污染减排等约束性指标控制在市上下达的指标之内。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聚焦转型促升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7.9∶65.2∶26.9,整体上呈现总量扩增、结构优化的良好趋势。工业经济实力增强。经济区红古园区被批准为国家第五批“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将获得国家政策扶持资金1.5亿多元,我区成功创建为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县区,圆满承办了全市循环经济现场会;坚持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两手抓,新引进铝产业链延伸企业6家,实施清真生物、高端玻璃、再生资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7个,完成窑街煤电、兰州铝业、方大炭素等企业技改项目4个,新增规模以上企业5家、“两化”融合示范企业5家,顺利完成了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任务,预计实现工业增加值58.63亿元,增长18.2%。农业发展提质增效。投资1.74亿元,建成1000亩新特菜、1000亩优质果品、2000亩竹柳、3000亩核桃等千亩种植基地6个,新建扩建铭瑞小尾寒羊、志华正大生猪、新名汇良种奶牛等标准化规模养殖场39个,罗金台、金砂台2个大型绿色生态农业科技园建设初见成效;花庄镇9个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基本完成,新发展省市级龙头企业14家,新增耕地2550亩、高标准基本农田5300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万亩,改造加固干渠险段1公里。商贸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总投资8亿元的国芳百合城、名都广场、东方佳苑城市综合体、东方物流园等一批项目启动建设,总投资1.22亿元的北区农贸物流市场、南区农贸市场、跃进街集贸市场完成新建改造,华龙盛世建材家居广场、中天健广场等5万多平方米商业面积投入运营;新增限上商贸和营利性服务业企业18家,落实补贴资金3000万元扶持小微企业600,第三产业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作用日益增强。

(二)聚焦项目扩投资,发展动力更加强劲。大力实施“3341”项目工程,实行重大项目指挥部模式强推、一般项目领导干部包抓,举全区之力争项目引项目建项目,形成了项目快速签约落地、建设投产、集聚增效的新局面。实施总投资146.5亿元的产业项目76个,其中亿元以上24个、10亿元以上4个,开工建设62个,完成投资45亿;新引进各类项目45个,总投资74.41亿元,累计到位资金63.22亿元,完成兰州新区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亿元。经济区红古园区总投资10.7亿元的庆丰10万吨铝板锭、雄泰16万吨铝棒、甘棠2万吨铝轧卷及5万吨铝板锭、新天地20万吨铝合金圆锭、金霸15万吨铝合金棒及5万吨铝型材、兴盛源再生资源纸箱制造6个项目当年开工、当年建成、当年投产,总投资22亿元的兰亚20万吨铝型材一期、兴盛源废纸再加工制造、6.5万吨复原胶、1万辆报废汽车拆解加工等6个项目加快建设,总投资3000万元的东七路、东五路、张岗公路西段和金霸铝业铝水通道全面建成。连海开发区红古园区总投资19.7亿元的蓝天太阳能光热新材料产业园一期、连华煤业30万吨煤基还原剂二期、鑫杰建材20万方石英石板材、华氏建材5000万块免烧砖、窑街煤电瓦斯与尾气混合发电等20个项目建成投产,总投资39亿元的方大德国振动成型、泰然商贸120万吨精洗煤、窑街煤电10万方轻质发泡陶瓷保温板、海石矿产资源高效开采等30个项目进展顺利,这些重大项目为全区经济转型跨越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聚焦城乡抓建管,人居环境大幅改观。紧扣美丽红古建设总要求,高起点编制了城区8.9平方公里控详规划和2个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海石湾中心城功能日臻完善,总投资达9.8亿元,实施了自来水厂扩容改造,并彻底解决了历史遗留债务,污水处理厂建成投入使用,惠及近2000人的虎头崖、幸福家园等3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启动实施完成了滨河路北延、育英街改造、海石大沟整治开发二期工程;解决了南区860户居民多年来的供热难题,改造供热管网1000米、分户计量2万平方米;新建商品房9.8万平方米、销售9.3万平方米。窑街旧城改造取得重大突破,累计投资3亿元,自来水厂改扩建工程即将建成,污水处理工程全面竣工,浩门路、炭洞沟路等5条道路建成通车,拆迁整理荣鑫大道周边沉陷土地250亩,完成沉陷区二期整治绿化860亩,累计达到1080亩,沉陷区面貌发生了历史性改变。民海地区交通瓶颈加快破解,资6.24亿元的海窑隧道、北环路路基工程全线贯通。城市形象进一步提升,组建成立了窑街三个执法中队,全面推行城市管理网格化模式,投资1500万元,实施了城区绿化亮化、“三不管”楼院改造、停车场位规范管理等市容市貌整治工程,开通了二路公交线,建成了民海公交换乘站,置换出租车92辆,整治“黑车”取得实效。冬防工作扎实开展,与民和县建立了环境保护联动机制,输入性污染问题得到有效遏制,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0天。农村环境明显改观,投资3000万元,完成109国道沿线“穿衣戴帽”3000平方米、绿化硬化2万平方米,新建改造农村公路56.8公里,安装路灯450盏,创建了青土坡等3个省市级“美丽乡村”、旋子等6个市级“环境整洁村”。

(四)聚焦民生增投入,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坚持增加投入与强化工作并举,集中力量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切的民生问题。创业促就业工作再上新台阶,城镇新增就业4800人,完成职业培训2819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575万元,打造了“河湟靓嫂”劳务培训品牌,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1197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25%以内。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下决心启动解决关乎9300多名失地农民切身利益的养老保险历史遗留问题,累计投资1.54亿元,将810名失地农民纳入保险范围,较大幅度提高了城乡居民低保、养老保险、新农合等10个方面社会保障标准,解决了上街、大砂等村2831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改造农村危房600户,新建农村互助老人幸福院、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各4个。筹资7000多万元,兑现了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干部老龄补贴和中小学班主任津贴,提高了公益性岗位人员和社区专干岗位补贴,落实了机关工作人员高温、取暖和应休未休假补助。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投资7638万元,实施了海石二小教学楼、区职教中心实训楼建设和海石湾幼儿园改扩建等项目,完成了18所标准化学校建设任务,改造C级危房3.89万平方米;为42所学校配备安保人员65名,义务教育安全校车实现全覆盖。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投资1.65亿元,区体育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天韵七彩文化城建设和红古民间艺术馆改造提升工程全面完成,溪龙谷文化产业园、窑街煤电文化体育中心等项目加快实施;新建体育惠民工程1个、全民健身场地18个,成功举办了第三届全区运动会。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省人民医院红古分院挂牌运营后医疗服务水平大幅提高,改造提升了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所,新建标准化村卫生所12个。全面实施“百合计生服务惠民”工程,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92‰以内。完成省、市、区为民兴办实事44件。“双联”行动深入开展,投资7000万元,实施帮扶项目40个,联扶对象在收入水平、富民产业、基础设施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步。

(五)聚焦和谐强管理,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大力开展“五城联创”,创建省级文明单位2家、乡镇1个、村社2个,5人荣获“兰州好人”和“道德模范”称号。深入实施“六五”普法和“四五”依法治区规划,实现了一村社一法律顾问,新创建市级示范性司法所2个、依法行政示范点4个。信访维稳工作力度加大,投资1000万元的人民来访接待中心投入使用,依法处置非正常信访案件3件,化解历史积案13件,开展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10项。积极创新社会治理,投资2700万元,区三维数字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和7个乡镇(街道)民生服务大厅投入运行,新建改造村社办公阵地8个,区、乡街、村社三级为民服务代理网络基本形成。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打非治违和隐患排查治理取得明显成效。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攻坚战活动,不断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新建了煤质检验中心,“明厨亮灶”和“文明餐桌”等工程全面推行,有效保障了全区人民饮食用药安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显著,强化巡逻防控、严打整治、治安管理等措施,破获刑事、毒品案件同比提高9.4%、75%,查处治安处罚案件同比提高16.9%,打掉了1个省级督办的恶势力犯罪团伙,破获了“7·21”特大抢劫案等一系列重大案件,新创建平安乡镇(街道)、平安单位6个,进一步巩固了二级无毒区创建成果,社会公众的满意度和安全感不断提升。

(六)聚焦作风提效能,自身建设全面加强。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整治“四风”突出问题10项39个,各类会议、文件、庆典活动大幅压减,“三公”经费压缩22%以上,清理调整各类协调议事机构219个,清退借调人员91人,清理“吃空饷”人员97人。积极配合审计署完成了土地出让金审计和省委第四巡视组巡视。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及社会各界民主监督,办结人大代表意见建议91件、政协委员提案64件,办理民情通服务热线925条、网民留言469条。启动了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申请设立了兰州市海石湾动植物检疫检查站,组建了公共资源交易“一委一办一中心”。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建立了政府及其部门“权力清单”、企业投资项目管理“负面清单”。出台了政府《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实施细则》等规范性制度,强化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审计核减项目资金1230万元,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和效能问责50人。科技、人防、地震、物价、残疾人、民族宗教、区志和档案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即将过去的一年,面对经济下行的复杂形势,我们精心运筹、倾力而为,经过不懈努力实现了兰铝税收属地化征管,就业创业、社会保障等改善民生投入达到5.5亿多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57.8%,道路交通、社会事业等公共基础建设投入达到15.6亿多元,转型资金贴息、扶持小微企业、棚户区改造等发展投入达到8.2亿多元,做成了一些事关长远的大事,破解了一些制约发展的难事,办好了一些群众关切的实事。这些成绩的取得实属不易,主要靠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总揽全局、坚强领导,靠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同舟共济,靠全区人民的团结拼搏、实干苦干。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人民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领导和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社会团体,向驻区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向窑街煤电、兰州铝业、方大炭素等驻区企事业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红古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形势催人奋进,发展前景广阔。但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经济结构性矛盾短期内难以改变,工业经济比重大、结构偏,第三产业总量小、档次低,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水平不高;财政持续增收的难度较大,减收增支因素增多,新兴税源效益尚未显现,用于发展的可调控财力十分有限,群众关切的民生问题有待于更好地解决;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还需提升,网格化管理效能发挥不足,群众对违法建设、部分路段交通拥堵等问题反映比较强烈;社会管理还存在薄弱环节,因项目建设、征地拆迁、低保清理等引发的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少数群众“信访不信法”的现象比较突出,维护社会稳定的压力较大;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部分干部改革创新能力不强、破解难题办法不多,作风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等等。区政府将认真分析这些矛盾和问题,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攻坚克难,全力解决。

二、2015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2015年是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推进依法治区的开局之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及省、市、区委全委会精神,坚持区委“357”转型发展战略,把改革和法治贯穿于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牢牢把握稳中求进、转型升级的工作总基调,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更加注重深化改革、生态治理、民生改善,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社会治理创新、政府职能转变,努力实现工业集聚提速、农业规模提升、商贸扩张提质,确保完成“十二五”规划各项任务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体任务,全力促进全区经济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更加幸福。

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4%,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9.6%,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全地区财政收入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均增长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节能减排完成市上下达的目标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园区带动,发展多元产业,努力打造工业经济升级版

    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大循环、产业大转型”,突出项目带动、园区拉动、多元驱动,加快工业向集聚化、高端化、现代化发展。

以集聚项目增强园区拉动力。加快经济区红古园区建设,投资3.8亿元,实施“二路三厂(场)一工程”,新建南三路西段和兰亚铝业铝水通道,建设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完成企业职工公寓建设工程;抓好总投资25.67亿元的兰亚20万吨铝型材、兴盛源废纸再制造加工、6.5万吨复原胶、1万辆报废汽车拆解加工和35万吨洁净钢生产线等6个项目,力争实现产值180亿元以上,努力打造“有色冶金、城市矿产”两大循环经济产业集群。加快连海经济开发区红古园区和清真生物科技产业园发展,实施总投资49.25亿元的蓝天太阳能光热新材料产业园二期、祁连山日产4500吨熟料水泥生产线、窑街煤电2×350MW低热值燃料综合利用电厂、甘肃阿敏12亿粒清真软胶囊等20个项目,力争实现产值150亿元以上,努力打造“煤基循环、高端炭素、新型建材、清真生物”四大产业集群。

以多元支撑增强产业竞争力。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发展循环经济为导向,依托窑街煤电、兰铝公司、方大炭素、祁连山水泥等驻区大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煤化工、有色冶金、炭素精深加工、新型建材等产业,加快传统产业从低端粗放、低附加值向高端集约、高附加值转型。大力培育新兴战略性支柱产业,支持甘肃阿敏、兰州蓝天、兴盛源等新建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发展清真生物制品、高端玻璃制造、资源再生利用等新兴产业,努力构建多元支柱产业优势互补、融合发展的新格局。新增工业企业10家,新发展规模以上企业7家。

以扶持服务增强企业牵引力。积极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全方位服务,采取领导干部包扶、企业互保共建、银企对接互联等措施,支持企业拓宽销售渠道、提高经营效益。全力帮助企业轻装上阵,配合实施连海地区局域电网建设工程,支持甘肃阿敏公司上市,落实转型资金贴息、民贸企业贷款贴息等优惠政策,协助企业争取国家和省、市各类补贴资金。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应用推广新技术和新产品,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

(二)突出特色优势,壮大基地规模,大力提升现代农业竞争力

着力发展城郊型特色农业,按照山台地与川水地错位发展、双向突破的思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种养规模化、经营产业化、生产标准化,进一步做特、做优、做精农业。

加速推进“三园十基地”建设。继续实施“双千万元”扶持政策,围绕精细蔬菜、优质果品、苗木花卉、畜牧养殖等特色优势产业,投资2.2亿元,高标准建设金砂台、罗金台生态农业示范园和区农业科技示范园3个大型“绿色庄园”,打造万亩核桃、万头奶牛、万头生猪、万只肉羊、万只生态鸡和千亩玫瑰、千亩竹柳、千亩特色苗木、千亩优质果品、千亩中药材10大基地。年内新定植核桃1000亩,新建改造果园1000亩,新发展玫瑰、竹柳各1000亩,新建扩建规模养殖场20个以上。全区林果花卉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以上,畜牧规模养殖达到60万头(只)。

加快构建多元化经营体系。引导和扶持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种养大户等经营主体规模经营新发展省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1家,引进大型肉制品冷链加工企业1家,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10家。结合“双联”行动,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每个乡镇打造1-2个经济实力强、带动作用大的示范村。建立稳定的农业科技服务专家队伍,推广新技术10项、新品种25个,新增市级名牌农产品2个。

加强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着力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投资600万元,硬化衬砌田间渠道10公里,改造干渠险段1公里。加快坪台地综合开发利用,投资2200万元,硬化王家台上山道路,争取实施河嘴台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新增耕地414亩。积极发展节水农业,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1万亩,完成高效节水灌溉2万亩。

(三)推动扩张提质,促进消费升级,加快构筑三产崛起增长极

围绕扩大总量、提质增效目标,坚持生活性服务业与生产性服务业齐抓并举,立足于兰州、西宁两大省会城市“黄金节点”,努力打造辐射民海、连海地区的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

全面提升传统服务业。以大项目带动城市经济大发展,加快建设总投资8亿元的名都广场、国芳百合城、东方佳苑城市综合体等5个商贸项目,启动运营海石广场、金辉建材城、中正服饰城、金盛义农贸综合市场等15万平方米的商业面积,培育红古广场高端商业圈、东口建材家居商业区和西口便民服务商业区。积极发展大型购物、品牌专卖、商务休闲、家居建材等商业业态,努力满足群众多层次、多元化的生活消费需求。

大力培育新兴服务业。依托区域交通新优势、企业供销新需求,积极支持发展专业化物流,实施总投资4亿元的东方物流园一期、海石汽贸农机综合市场和窑街净煤物流园等项目。引导和鼓励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筹建炭素、建材、高原夏菜和“城市矿产”等电子商务平台。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改造乡镇中心商场1个,新建标准化农资店5个、平价蔬菜直销店4个。

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业。依托人流、物流新通道,积极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注重整合资源、打造品牌、拓展市场,投资2亿元,启动运营天韵七彩文化城,建设溪龙谷文化产业园和北山公园恐龙雕塑群,实施“允街黑陶”、“浩门彩陶”文化旅游开发项目,加快构建与红古文化底蕴、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文化旅游格局。

(四)坚持精建细管,提升功能品质,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

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坚持“做精基础、做美形象、做优生态”,集中力量打造现代卫星城区和特色精品小城镇。

建设宜居宜业的现代城区。加快形成外联内畅的大通道格局,启动川海大桥北引桥连接线工程,确保海窑隧道、北环路建成通车。继续推进海石湾中心城建设,投资7亿元,实施“三路五工程”,新建滨河东路、惠民路北段,改造提升炭素路,实施下海石大沟整治开发三期、城区电缆入地和北山公园改造工程,争取完成虎头崖棚户区改造,启动南区棚户区改造工程。持续改善窑街旧城面貌,投资9000多万元,实施“五栋大楼”棚户区改造和省道301线窑街段、荣鑫大道两侧绿化美化工程,让窑街群众生活的环境更加洁净舒适。

打造各具特色的精品城镇。突出以人为本、以产促城,加快推进平安以凤凰路西延、西四路、安居工程、商住楼建设为重点的园区服务型小城镇,花庄以东方度假村开发为重点的工农融合型小城镇,完成红古乡撤乡建镇。着力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上抓实见效,投资1000万元,以109国道沿线为重点,实施“临街墙体穿衣戴帽、道旁裸地硬化绿化、边沟荒滩树墙布景、门头牌匾统一规范、六乱现象全面清理”五大整治工程,每个乡镇建一个垃圾处理场,每个村建一个垃圾填埋场,实现农村公路改造硬化全覆盖,打造“畅安舒美”的路域环境。创建省级、市级“美丽乡村”各2个、“环境整洁村”6个、“环境整洁示范点”1个。

塑造整洁有序的城市形象。深入推进“五城联创”,全面提升城市文明形象。完善城乡公交体系,投资200万元,开通海石湾至平安城乡公交线路,依法打击“黑车”非法营运。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实现“数字城管”与“三维数字平台”互联共享,提升城市管理智能化水平。落实城市管理网格化机制,靠实区、片、格人员责任,确保网格监管全覆盖、全运行。实行道路机械化清扫、人工精细保洁和吸尘、清洗、洒水“五位一体作业模式,加大对市政公用设施、老旧小区物业、烟花爆竹燃放、车辆乱停乱放的管理和整治力度,新建便民公厕5个,改造提升政府门前小游园,让市民充分感受到城市生活的舒适美好。

打造环境友好的美丽家园。坚持环保为民、生态惠民,实施“青山、碧水、蓝天”生态工程。投资8300万元,启动海石湾北山绿化工程,利用3-5年完成上水及喷灌工程,植树造林1万亩,倾力打造城市“后花园”;全区退耕还林3000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7.5%。投资1.12亿元,争取实施大通河、湟水河红古段治理工程,完成石头沟防洪治理工程。加强大气污染治理,治标治本多管齐下,力争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0天以上。

(五)着力改善民生,共享发展成果,持续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

坚持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更加注重保障基本民生,更加关注低收入群众生活,既要普惠民生,更要雪中送炭,真正做到体现民意、惠及民利、赢得民心。

广覆盖提升社会保障。围绕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失地农民向产业工人转化,完成职业技能培训1800人次;支持高校学生、退役军人、城乡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000万元,城镇新增就业3000人以上,劳务输转1万人以上。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全面落实城乡居民医疗、养老等社保政策,提升城乡困难群众生活、就医、住房等保障水平,分配入住保障房156套。提升民政工作水平,投资1300万元,新建婚姻登记大厅、救灾物资仓库和避难场所,争取建设红古公墓区。

均衡化发展社会事业。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强化科学管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着力提升教育质量,投资3285万元,完成海石湾幼儿园改扩建,改造海石四小教学楼,完成16所标准化学校建设任务,硬化学校操场8个。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投资745万元,完成2个乡镇卫生院改扩建,争取建设10个标准化村卫生所。繁荣文化体育事业,深入开展文化下乡、体育“六进”等群众性文体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尽全力办好为民实事。明年,我们将继续办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十件实事:一是筹资5000多万元,实施窑街大砂村棚户区改造工程;二是投资1500万元,实施窑街沉陷区综合治理三期工程,绿化面山700亩;三是投资1389万元,实施窑街民门二路北延工程;四是筹资4000万元,解决800名失地农民养老保险问题;五是投资2000多万元,新建区妇幼、疾控业务综合楼;六是投资920万元,改造硬化农村公路、田间道路23公里;七是投资800万元,改造海石湾南区供热管网2000米,完成分户计量改造5万平方米;八是投资360万元,新建文化大院3个、体育惠民工程1个、全民健身场地10个;九是补贴资金200万元,改造农村危房300户;十是投资160万元,新建农村互助老人幸福院、社区老人日间照料中心各4个。

(六)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充分激活转型跨越新动力

牢牢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打好深化改革攻坚战,构筑开放经济新高地,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动力、开辟新空间。

在重点领域改革上不断深化。按照省市户籍改革办法,稳步推进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财政预算绩效评价制度,全面完成“营改增”,实行资源税从价计征。加快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鼓励和推动土地、林地经营权向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流转。推进投融资体制创新,加强政府性债务风险防控。进一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政务服务运行模式等改革。全面完成公务用车改革。

在招商引资成效上力求突破。突出线上产业链招商、面上产业集群招商,围绕“六大”循环经济产业链,定位高精尖、紧盯500强,做到引项目与引产业、引平台、引总部相结合,引进到位资金60亿元以上,过亿元项目5个以上。完善招商引资激励考核机制,强化目标任务督查问责。优化招商环境,成立项目协调联动服务工作组,建立并联审批制度,开辟项目落地绿色通道。

在非公经济发展上提质增效。坚持“市场要活、创新要实、政策要宽”,积极发现培育新的增长点。继续引导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降低准入门槛和创业成本,增强各类市场主体的动力和活力。全力实施“非公经济翻番行动”,扶持发展一批中小微企业,支持发展一批大型民营企业,新发展中小微企业300户、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6户,非公经济增加值增长23%。

(七)注重治理创新,推进平安建设,切实筑牢和谐稳定安全网

更加注重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以高效的社会管理和完善的公共治理,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更高标准推进依法治区。坚决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强化以农村为重点的普法宣传教育,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实现法律援助“一站式服务”,打造区内“半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建立村社司法行政工作室25个、“智慧司法”机房1个,新建法治公园、法治教育学校和法治警示教育基地各1个。

更深层次加强社会治理。全面推行集城管、食药、治安、计生等监管功能于一体的多元网格化管理新模式,提升社会管理集成化、智能化水平。畅通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引导群众依法上访,推动诉访分离,打造“信、访、网、电”四位一体的“阳光信访”。深入推进“社区民警专职化、巡防工作专业化”,以全球眼视频监控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和信息化建设,实施王家口公安检查站、公安业务技术用房和华龙派出所建设工程;始终保持对“两抢一盗”、诈骗、毒品犯罪的高压态势,增强突发公共事件和恐怖事件的处置能力,确保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向好。创新发展双拥工作,争创“双拥模范城”六连冠。

更大力度保障公共安全。严格执行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加大安全生产执法监管,建立健全乡镇、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体制,实现重点路段交通安全警示标志、城区消防设施全覆盖,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继续深入开展攻坚战,推进基层监管机构规范化建设,实现食品药品质量安全全程可追溯,着力构建科学监管的长效机制,努力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八)加强依法行政,提升服务效能,塑造为民务实清廉新形象

实现转型跨越发展,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区政府将以人民期待为导向,以人民满意为标准,开拓创新,奋力拼搏,努力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

着力打造法治型政府。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让法治精神始终贯穿于政府工作全过程。全面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严格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建立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完善政府常务会学法、政府法律顾问等制度,落实规范性文件、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司法监督,加强监察、审计等专项监督,虚心接受社会舆论监督。

着力打造创新型政府。时刻保持抢抓机遇的紧迫感和知难而进的精气神,不断解放思想,坚决破除因循守旧、看摊守业的思想,在更高层面、更广领域、更大空间谋划红古、创意红古、发展红古。坚持以改革的办法、开放的思路和创新的举措破解发展难题,凡是有利于加快转型、促进发展的举措、制度、机制,都要敢想敢做敢争取,竭尽全力把事情做到最好。

着力打造服务型政府。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厉行勤俭节约,严控“三公”经费,把更多的财力和精力留给基层、留给群众、留给项目。坚持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做到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继续开展“效能风暴”行动,强化勇于担当、敢于负责的意识,发扬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作风,实行“工作项目化、项目目标化、目标刚性化”,用干部的效能度获取群众的满意度。

着力打造清廉型政府。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实施细则》,做到业务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两手抓、两手硬”。加强对政府内部权力的制约,对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国有资产监管、政府采购、公共工程建设等权力集中的部门和岗位实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建立健全常态化监督机制和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不断改进政风行风,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政府新形象。

各位代表,前进的道路充满挑战,发展的责任重如泰山。我们深信,任何困难都动摇不了全区人民实现转型跨越的坚定决心,任何挑战都阻挡不了红古加速崛起的前进步伐。让我们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振奋精神,开拓进取,扎实苦干,继续朝着建设幸福美好新红古的目标阔步前行!为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